拇外翻,又称大脚骨,是指脚拇趾向外偏斜,超过了正常的角度,从其发病原因来看,经常穿着高跟、尖头鞋的女性是拇外翻的易发对象。很多广大的爱美女性深受拇外翻的困扰……
[症状] [诊断] [治疗] [康复]
拇外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拇外翻,俗称大脚骨,多与遗传(约占 80% 以上),穿鞋不适有关。主要表现为足拇趾斜向外侧,第一跖骨内翻,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增大,跖拇关节轻度半脱位。拇外翻严重时,第二趾可被拇趾挤向背侧,形成锤状趾。
脚部疼痛轻重与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有时脚拇指畸形严重,疼痛却不明显。但大多数畸形严重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主要是因为跖骨头的突出部分,长期受鞋帮的挤压、摩擦,使得局部皮肤增厚、骨质增生,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红肿、疼痛。另外,第二脚趾向脚背方向突起,经常摩擦出现鸡眼等问题,也会引起疼痛。
拇外翻的治疗方法
建议当发现有拇外翻畸形时,最好及早防治,这样,不仅能够延缓拇外翻恶化的程度,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轻度患者
1.对于轻度患者,可以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延缓拇外翻恶化程度。
2.每日用手指将拇趾向内侧掰动,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拇外翻加剧。
3. 穿合适的鞋子,可防止拇外翻的发生和发展。轻度拇外翻可在第1、2趾间夹棉垫,夜间在拇趾内侧溥一直夹板,使拇趾逐渐变直。同时应用矫正鞋或平足鞋垫矫正平足症。
症状严重者
对于疼痛严重的,且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患者,则需要考虑采用手术治疗,以达到骨头重建及软组织平衡。手术方法很多,要依据畸形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拇外翻手术技巧性很强,如操作不精细会影响疗效,因此,要选择有经验的医生。
拇外翻的分期诊断标准
拇外翻(即大脚骨病)是指拇趾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角度的一种足部畸形,是足部最常见的病变之一。
拇外翻进行分期诊断,便于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故应对分期诊断依据有一定了解。
1.早期诊断:第1跖骨轻度内移,大拇趾外翻10°左右,第2趾无被迫抬起现象。第1跖骨头向外突出不明显,滑囊炎轻微,故疼痛不明显;X线检查显示第1、2跖骨间夹角增大,拇趾跖关节出现半脱位。
2.中期诊断:第1跖骨向内偏移,第1、2跖骨夹角在10°以上。大拇趾外翻在20°~40°之间,第1跖骨头明显向外突出,在鞋帮的长期摩擦下,形成滑囊炎,皮肤出现溃疡、感染。第2趾在拇趾挤压下被迫抬高,位于拇趾之上,出现锤状趾畸形,其皮肤因受到鞋帮摩擦而出现溃疡,疼痛明显。第2、3跖骨头因负重过大而出现下陷,长期受压使跖面皮肤增生、肥厚,在跖骨头部形成胼胝;X线检查可见各跖骨头张开,第1跖骨头的跖面向外移位。
3.晚期诊断:第1跖骨头向外突出部分,可近似半球形,且大拇趾外翻可在40°以上。拇趾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脚底出现较多老茧。第1趾跖关节出现骨性关节炎,趾跖关节肿胀及疼痛,导致站立和行走进一步受到影响;X线检查显示第1趾跖关节内侧有骨赘形成,并出现骨性关节炎改变,如骨质钙化沉着等。
拍摄足部正位及侧位X线片:进行足部X线检查,可以对病情做出最后的诊断。
如何预防拇外翻手术后遗症的发生?
拇外翻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整体美感。给拇外翻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不健康。生活中拇外翻大多可以经过保守治疗之后病情就能得于恢复,但是对于严重的患者来说,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是很多患者的首选。同时,拇外翻的术后护理对病情的康复和预防拇外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乐清友义骨伤医院专家介绍说,如果术后护理得当,拇外翻术后一般不会复发,拇外翻术后的效果可以永久性的保持,不过在拇外翻术后需要患者有一段时间的特殊护理,拇外翻术后的特殊护理可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一定的针对性,拇外翻术后常规上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拇外翻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穿高跟鞋,应穿平底鞋,如果术后3-4天,伤口疼痛,您应该去看医生,以排除伤口感染的可能。拇外翻术后后应限制足的活动。拇外翻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拇外翻术后的恢复是极其重要的。一般说来,术后当天由于局部血管的损伤,不宜开始锻炼。24小时后,可以进行拇趾和踝关节的锻炼。一方面促进截骨端的愈合,另一方面避免术后的粘连引起的功能障碍。
专家温馨提示,拇外翻的术后护理一定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尽快的恢复健康,预防手术后遗症的发生,做好预后的护理工作也可以防止拇外翻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