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导航
专家门诊表
来院线路
楼层导航
服务承诺
便民热线
典型病例介绍与分享
骨伤科筋伤科常见病介绍与防治
双向转诊
医疗纠纷
医保就医
就诊向导
便民措施
就诊流程示意图
您现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便民导航 骨伤科筋伤科常见病介绍与防治 骨伤科筋伤科常见病介绍与防治

马蹄内翻足

2016年01月26日

  马蹄内翻足是在一种常见的发育性畸形,且是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近些年来发病率较高。给患者和家长带来了严重困扰。那么导致先天性足内翻的原因有哪些呢……

[症状] [诊断] [治疗] [康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症状及诊断方法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常发于因而出生后,且一侧或双侧足显示程度不等内翻下垂畸形。随年龄增长,体重越来越大,畸形更趋严重,因而需及早的发现,且及早的治疗。那么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又应该如何诊断呢?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症状及诊断方法.jpg
导致先天性马蹄足内翻的原因有哪些?

  1.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蹠屈位,内翻、内收畸形。

        2.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渐大,畸形渐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出现滑囊和胼胝。

        3.X线摄片,患足正侧位:出生后,X线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时可见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蹠骨和趾骨均已出现,而跗舟状骨要到3岁才出现骨化中心。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诊断方法:

        (1)在正位片上测定跟距角,若小于30°,表明足部无内翻;

        (2)测量第一蹠骨纵轴和距骨纵轴所交叉的角,正常为0°—20°;

        (3)X线侧位片测量距骨纵轴和跟骨蹠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于30°,则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于15°,第一蹠骨与距骨纵轴交叉所成的角大于15°,表明距舟关节半脱位(Simon15°定律)

  以上是台州骨科医院专家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能给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带来一些帮助。了解了其临床表现有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及早的发现,及时治疗。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原则

       马蹄内翻足在婴幼儿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小儿马蹄内翻足的发生和遗传因素、胚胎发育障碍、胚胎发育缺陷、胎位异常、肌肉发育不良、骨骼发育异常等都是有一定关系的。很多家长发现了自己孩子有患小儿马蹄内翻足的时候,往往不及时的治疗,因为总认为孩子太小,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内翻足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原则.jpg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新生儿、幼儿期患者,其方法繁多如手法矫正结合胶布固定、石膏逐步矫形、石膏楔形切开逐步矫形(Kite)Dennis-Browne夹板法等。不论何种方法,其治疗原则相似,即治疗愈早效果愈佳,在新生儿期即需开始治疗。矫形步骤应该是先矫正内收,后内翻,最后矫正马蹄畸形。

  二、手术疗法:适用于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年龄较大的患者。手术方法很多,可分为软组织松解、截骨手术及关节融合术三种。

  1、软组织松解术:适用于37岁患儿。手术时必须将畸形完全矫正,不能将残留的畸形寄托于术后的石膏矫正。

  2、截骨手术:跟骨截骨术适用于38岁有足后部内翻畸形者。截骨方式有撑开或闭合性两种:即在跟骨内侧切开后填入一楔形骨块称撑开性;跟骨外侧作一楔形切除,将切骨端闭合称闭合性。

  3、关节融合术:适用于12足岁以上已伴有骨性畸形者。常用的有跟骰、跟距及三关节(距舟、跟骰、跟距关节)融合。

  以上所述的各种方法,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畸形的程度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